我们老板呢最近呢也是特别的发愁,前段时间一个合作伙伴公司借走30万块钱,这都四个月了说好了一个月就还的,到现在了也不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板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了,让我务必在两个星期内容把钱要回来,首先我也是学习了该如何索债,以及一些关于索债的一些技巧之类的。最后我还是找到收账公司,找到他们来帮助我。我也是从他们哪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他们就是教的我该如何与欠债人沟通。1.病人,老人,泼妇,乞丐讨债法:可以找病秧子或老人或乞丐或泼妇或武大三粗的人到债务人家里或公司去讨债,走哪跟哪,不还钱就不走了,债务人对此类人是不敢打也不敢硬撵,效果很不错。2.是在对方的上级领导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达到施加压力、动摇对方意志的目的;或促使领导从中周旋,缓解双方的矛盾。3.把债务人欠钱不还的事情告诉其家里或公司的所有同事,周围领导,邻居,朋友。并贴上大字报,拿大喇叭宣传此人欠钱不还。 4.针锋相对是公安审讯犯人时一种强攻战,在讨债中使用也相当有效,以绝不退让的强硬立场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5.先调查了解债务人公司的情况与其公司合作客户的资料和电话,打电话一一通知其客户不要与其合作,其人品极差,欠钱不还。 以上就是索债公司给大家的一些到必要的时候才会用的一些另类手段,建议最好是到了不得以的时候再用,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和欠债人心平气和交谈就能够把钱要回来。
西安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唐天祐元年(904年),长安驻守韩建缩建长安城,将原存务本坊国子监内的一部分石经迁至唐尚书省附近的文宣王庙(今西安社会路一带)。后梁开平三年至乾化四年(909年—914年),长安驻守刘鄩接受幕吏尹玉羽建议将其余石经迁至唐尚书省之西隅(今西安社会路一带)。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雍在唐尚书省西隅附近建立京兆府学;元丰三年(1080年),吕大防将文庙和府学的一部分迁至西安碑林现址;元祐二年(1087),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因看到保存在唐尚书省之西隅的石经“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遂将石经及其他唐宋碑刻徙至“府学之北墉”;崇宁二年(1103),虞策知永兴军时将府学彻底迁至“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现址,并进行了修建和改造。至此,府学、文庙与碑林同在一地,即今西安碑林所在地。金正隆五年(1160年),河中府同知府尹耶律隆和陕西东路转运副使周维甫对碑林进行了修葺。